广东发现13起家庭聚会聚集性疫情,深圳新增确诊5例
2020年1月24日,广东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25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无危重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和出院病例。其中:汕头(1例)、东莞(1例)均为首次报告确诊病例。其他8个地市新增确诊病例中,广州7例、深圳5例、珠海2例、佛山3例、惠州2例、阳江2例、肇庆1例、清远1例。
截至1月24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78例,其中重症病例15例,危重病例4例,无死亡病例,出院病例2例。其中:确诊病例中,广州14例、深圳20例、珠海10例、汕头1例、佛山9例、韶关3例、惠州7例、东莞1例、中山2例、阳江5例、湛江2例、肇庆2例、清远2例;重症病例中,广州4例、深圳7例、珠海1例、韶关1例、阳江1例、肇庆1例;危重病例中,深圳3例、珠海1例。
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46人,均在接受医学观察。
广东省累计确诊的78例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4例,年龄介于10-82岁之间,其中,66例病例发病前有湖北居住史或旅行史,12例病例发病前无湖北居住史或旅行史,其中9例为湖北输入病例家属,2例与武汉友人聚餐,1例有外省旅游史,正在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累计发现聚集性疫情14起,13起为家庭聚集,1起为工作同事聚集。无医务人员感染病例。
截至1月24日24时,深圳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例,其中2例已于1月23日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深圳市累计确诊的20例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介于10-74岁之间,均有武汉居住史、旅游史或接触史。所有患者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累计发现家庭聚集性疫情1起,涉及5例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病例。
1月24日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中,有一例是此前已报告的第七个病例(62岁男性)的妻子。
病例17
63岁男性患者,长居武汉,武汉居住期间,妻弟有咳嗽,2020年1月21日来深途中发病,立即入院就诊。目前病情较轻,情况稳定。
近日,有大量市民来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对于市民对于冠状病毒传播的担忧,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表示,希望广大市民不要恐慌,要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的就诊指引,有秩序地到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对于有需要进行冠状病毒筛查的患者,各医院会转送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做进一步冠状病毒筛查。
目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已按照是否有流行病学史分为发热门诊1和发热门诊2,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请到发热门诊1,没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请到发热门诊2。请大家根据情况来选择,避免交叉感染。
资料图
一、出现什么症状该去发热门诊就诊?
有发热,咽痛,咳嗽(干咳少痰),乏力等症状,就该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如果同时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症状的,必须立即就诊。
二、关于流行病学史
请大家记住以下定义: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
三、到了发热门诊后的就诊流程
到医院后,护士会给患者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每个人、包括患者家属都戴好口罩),测量体温,并询问流行病学史。符合相关条件的患者,会分诊到专门看诊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门诊就诊。医生会进一步给患者做血常规、CRP、肝肾功能、心肌酶、X光胸片等检查。
四、等待筛查结果的时间
经医生初步诊断以后,对于需要进一步筛查的患者,医院方面会安排留观,进行冠状病毒筛查。
这里提醒大家,等待筛查结果的时间,大约需要8-10小时,希望市民能够明白,做科学检测是需要时间的。由于看病的患者很多,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会比较长,有的可能要等待3-4小时,希望市民有心理准备,整个过程下来,可能大约要10多个小时。有高热的患者,要跟医生护士讲清楚,可以先口服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候看诊。
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筛查标准
只有符合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例标准,即:既要明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同时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或气管炎、肺炎的,医院才会给病人进一步做新型冠状病毒的筛查。一些到过武汉的,但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市民,不要恐慌,居家观察即可,不要到医院发热门诊来就诊。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是2周,2周内没有出现症状的,一般认为感染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医院再次提醒大家,在外院发热门诊就诊过,经专家会诊后转诊过来的患者,会比较快地安排做冠状病毒筛查,因为不需要市三医院医生再次看诊,可以节省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先到就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武汉协和医院发布
疫情防治最新治疗方案
最后还得提醒大家
废弃的口罩
应该这样处理
↓↓↓
深晚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钟南山:早发现、早隔离才最有效!有药物准备用于临床治疗
深晚海报|请转发!鼠年春节新倡议
最新疫情,全国确诊新型肺炎病例1287例
来源 | 深圳晚报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广东省卫建委、深圳卫健委、深圳特区报)
编辑 | 余凯扬